“实验6”号成功下水!我国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时间:2020-07-22 15:38 来源:lijingze 点击:
7月18日,“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在广州下水,将为海洋科学以及深海大洋区的极端环境研究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探测装备试验平台。
作为重要的海上开放共享平台,“实验6”号建成投入使用后,对提高我国海洋探测能力和数据样品获取能力,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油气矿产和生物基因资源,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实验6”号(摘自中国科学院官网)
 
“实验6”号是什么?
 

“实验6”号项目进度表(张祎鑫 制图)
 
长期以来,海洋科学考察船一直是人类认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适应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深入推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我国近年来加快了科考船建造的步伐。
“实验6”号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建设,总投资5.175亿元,设计总吨3990,总长90.6米,型宽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定员60人,自持力60天。
这是国内首艘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采集和处理为主的现代化科考船,采用国际最先进设计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种用途船舶,探测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验6”号填补了我国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同时具备专业调查船与综合科考船功能,大大提升了我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海大洋极端环境探测研究水平。
 
“实验6”号有啥用?
据了解,“实验6”承担的“工作”可不少。比如进行定点和走航式海洋环境参数连续探测、海面常规气象连续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底质采样等。此外,“实验6”号既有进行地球物理专业调查能力的特长,还能够满足物理海洋、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需求。它还具备在深海沟等极端环境下进行地形、地貌、海流、生物群落调查和取样能力。 
设施完备、功能先进的“实验6”号将提升我国对南海岛礁区与深远海大洋的探测和基础数据获取能力,同时帮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高海洋探测能力,完善观测手段,开展联合海洋调查,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灾害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培训海洋调查人员,提高海洋科技水平。
 
“实验6”新在哪儿
以前的科考船,更注重快速性,但往往忽视气泡下泄对船底声学设备影响,导致在稍微大一点的海况下,船底的声学设备就会因气泡影响无法使用。
“实验6”号创新采用了控制气泡干扰的船型一体化设计技术,成功解决了快速性与抗气泡干扰性之间的矛盾。南海海洋所造船办公室总工程师蔡小阳介绍,“实验6”这次采用的线型,通过采用内凹的小球鼻,仅牺牲较小的阻力,可以保证气泡下泄最优的路径,对船底声学设备的影响可达到最小。
 
7月18日拍摄的“实验6”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螺旋桨。(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科考船一般利用大量声学设备对水体、海底底质进行探测,这些声学设备对水下背景噪声,尤其是水中的噪声源和气泡非常敏感,尽量减小或消除这些噪声,可大大提高探测精度。“实验6”号是国内首艘采用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混合冷却D型吊舱推进技术的科考船,解决了水下噪声对探测精度的影响。
实际上,“实验6”号就是一个海上流动实验室。它在海洋上采集到的样品,可及时在船载实验室进行现场处理与数据分析,同步数据传输到陆基实验室。以后,更能大大满足大气、海面、水体、海底及深海极端环境等基础科学考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