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实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归口管理国家海洋信息资源”职责,系统汇集管理各来源海洋数据,运行更新分类分级海洋大数据资源体系,持续提升海洋数据分析处理和综合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海洋大数据应用研发技术,积极主动地面向不同用户、不同应用需求,开创海洋数据共享服务新格局,为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公益服务和海洋安全提供海洋数据信息支撑和保障。
一、建立健全国家海洋数据汇集管理体系
研制海洋观测、海洋专项、极地大洋、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业务领域海洋资料管理共享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持续建立健全国内外海洋数据资源汇集管理机制。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化技术理念和思维模式,围绕海洋数据汇集整理、处理整合和共享服务的业务主线,统筹规划建设分类分级海洋数据管理体系。按照“多种架构支持多类应用”的建设思路,基于面向分析的分布式并行运算框架,构建了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国家海洋综合数据库。
研制资料管理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规范
分类分级海洋数据管理体系和国家海洋综合数据库
现已建立的国家海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覆盖国家和地方海洋观监测、海洋专项调查、极地大洋考察、国际合作与交换等业务领域,时间最早可追溯至1662年,基本覆盖我国近海、逐步延伸全球大洋,更新频率最高达分钟级。总数据量超PB级,年增量百TB级,学科涵盖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地形地貌、海洋声学和海洋光学等,实现了海洋数据全流程安全管控。
二、持续提升海洋数据分析处理与产品研制能力
建立健全海洋全学科数据处理流程和技术标准规范,自主研发运行海洋基础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业务化开展海洋环境与基础地理数据标准化、精细化质量控制、检验评估和综合分析,基本建成总量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数据集,覆盖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底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基础地理和海洋遥感10个学科、36个要素、数据总量超7亿站次。
建立海洋数据业务化系统
全球海洋环境数据分布密度
研制系列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统计分析产品和不同时空分辨率全球海洋环境背景场信息产品。开展我国利益攸关区、海上关键通道、深海大洋、极地考察等海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为国家相关总体战略布局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让数据说话、用数据提建议”的能力。
海洋环境信息时空分析系统
三、大力发展海洋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
牵头“智慧海洋”工程,积极参与“蛟龙探海”“雪龙探极”“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等国家重大海洋工程,统筹规划国家海洋大数据建设布局和功能架构,总体推进浙江等地方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
牵头开展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大数据科技重点研发专项“海洋大数据分析预报”项目,搭建了海洋大数据资源池和云平台,攻克了海洋大数据量质融合、关联挖掘、分析预测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海表温、海面高、三维温盐、台风移动路径和赤潮发生概率等大数据分析预报模型,并在东海预报中心、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等地业务化运行,预报技术和预报精度均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
海洋大数据分析预报技术研发
研发攻关多源异构海洋大数据提炼清洗、智能质控、快速融合和深度挖掘等关键技术。深化拓展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环保、防灾减灾、海域海岛管理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实践,加速形成海洋大数据应用研发体系。
建立海洋大数据处理技术体系
开展海洋大数据应用研发
四、全面开创海洋数据共享服务局面
建立健全海洋数据申请使用和共享服务工作机制,深化拓展海洋数据、信息产品、系统应用一体化服务链条,基本形成对国家海洋治理的精准化信息服务能力。面向辅助决策,建设运行海洋综合监管平台,现已部署至自然资源部机关运行服务,有力支撑海洋综合管理工作。面向业务需求,有序办理海洋资料申请使用审批,每年及时免费服务数据百余批次,基本形成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海洋数据应用服务格局。面向社会公益,建设运行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服务系统,在线开放共享5亿条海洋数据和信息。面向专题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产品级和系统级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海洋数据信息和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面向行业应用,业务化开展与中国气象局等部委资料共享,积极推进全国海洋、气象、遥感等数据和预警报信息产品共享。面向地方发展,业务化向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时分发共享全国海洋观测数据,每分钟推送1次,满足海洋预警监测和应急服务保障等需求。面向国际合作,建设运行CMOC/China、全球和区域海洋数据国际合作共享平台,代表国家履行国际职责,有序开展海洋数据共享交换。
数据共享应用服务体系
数据共享应用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