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发力“海洋牧场”山东为何能高比重发展

时间:2020-08-13 10:18 来源:lijingze 点击:

对很多人来说,“海洋牧场”这个词并不新鲜。这种通过先进化、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资源进行海上放养的大型人工渔场已经成为国内多个省市重点发展的海洋新产业。

目前,国内发展“海洋牧场”的省份北有辽宁南有海南,山东、浙江、河北、广东等地也都推出了各自发展计划扶持“海洋牧场”发展。而根据最新数据,拥有4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山东,在全国海洋牧场的占比已经达到40%。

多省市发力“海洋牧场”的当下,山东能实现如此高比重的发展,原因何在?

魄力:敢为人先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而山东只占据了其中不足1/10的海岸线长度。相比海岸线最长的广州和海域面积最大的海南,山东似乎并不具有发展“海洋牧场”的绝对优势。

可事实却是,山东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05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全国的40%;并且早在2017年,山东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达到21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这样的成就无法不令人瞩目。山东如何在并不长的时间内实现“海洋牧场”的大发展,或许从省级层面的布局上,我们能发现一些端倪。

图/“海上牧场”长鲸一号:构建起“海上粮仓”

早在2005年,山东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推动海洋牧场发展进入快车道。

此后山东先后启动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场大型模拟实验、确立海洋牧场发展空间布局、推出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助力海洋牧场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这期间,山东还在2017年正式发布《海洋牧场建设规范》,成为全国首个推出省级试点方案的省份。

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成就了山东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先行军地位。

底气:技术引领

作为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省份,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海洋装备国产化是山东海洋牧场发展迅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外化表现,便是一系列国之重器的产生。

比如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长鲸一号”,实现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反馈海洋水文信息、监测数据,并能自动投饵、自动水下清洗渔网,自动提升网衣。

在创造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的同时,“长鲸一号”也成为引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工程。

图/大型海洋牧场“耕海1号”在烟台莱山区投用

再比如今年7月正式运营的“耕海1号”,三个子网箱的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而且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台,是全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

机会和发展往往相伴相生。2019年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和烟台片区的设立,更是成为山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契机。山东充分发挥海洋装备技术的领先优势、丰富的产业链条和巨大的产能规模,走出研产销一体发展的新路径。

实践:四地争锋

山东包括威海、烟台、青岛、日照在内的多个地市纷纷加入到“海洋牧场”的发展大军中,不过明显可以看到,在发展思路上各具特色。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城市之一,山东烟台是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最多的城市。根据公开数据,烟台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

在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实践过程中,烟台市闯出了“海工+牧场”联动模式、“陆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烟台特色的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并山东全省推广。

青岛在建设山东省最大规模的海洋牧场产业集群的同时,逐步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而依靠当地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青岛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

图/威海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个,占全国总数的1/10

威海、日照等地依托海洋牧场,出台了促进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同步发展休闲海钓、增殖放流、旅游度假等海上体验项目,将传统海上观光旅游逐渐向海上体验旅游转变。

可见,从“猎捕”到“农牧”,在山东各地的实践中,山东渔业在绿色、智慧、多元融合的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中阔步前进。